资讯 ▏李强总理的基层(社区)治理观!

作者: 国泰民生评估监理
阅读: 74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新一届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要突出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强调“高手在民间,一定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调研,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

      从温州市委书记到浙江省省长、江苏省省委书记再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每到一处调研考察,都会指导如何开展好基层工作,多次强调“高手在民间、问计向基层”。新民智库整理了新时代10年里,李强在调研、会议、座谈等过程中有关基层治理、社区治理的讲话要求,以飨读者。整理中,囿于资料收集方式单一,难免存在不足,敬请指正。

谈社区治理主体——基层党组织+“三驾马车”

      社区治理的基础是共建、关键是共治、最终目标是共享。社区党组织要担负起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组织好社区居民和单位,统筹好各方资源,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

      基层党组织距离群众最近,要更好依托各类载体,把党群服务中心与基层群团工作站,与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与各类民生服务项目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放大综合功能、整体效应,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方式方法,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好,更好汇聚民智、凝聚民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谈基层党建方法——创新+服务

      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建。适应党员群众就业、生活、集聚方式多样化趋势,聚焦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响基层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拥抱互联网。进一步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整合党建工作资源,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效路径,通过基层党建创新更好服务群众。

谈社区重要性——底盘+活力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运行的底盘。要深刻认识社区对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社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在社区。作为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基础平台,社区最能感知群众冷暖,最能听到群众声音,也最能检验工作成效。社区细节越彰显,城市治理就越精细;社区细胞越活跃,城市活力就越充沛;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越强,城市向心力、凝聚力就越大。

谈社区治理方法——“加、减、乘、除”法

01.

“加法”——赋权增能

      明晰市、区、街镇、居村四级职责定位,正确处理条块关系,把条的主管责任和块的兜底责任明确下来,把条的专业性和块的综合性协调好,充分调动积极性。重心下移要再做实,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地、真正地落下去,让街镇有权有职有物有人,在资源整合、力量统筹上有更大话语权。要把各类民生资源、实施项目集聚到居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让离人民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处置最快捷的基层有人有权有物。

02.

“减法”——减负减压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久久为功,让社区的同志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解难事。要严格把关,做实居村协助行政事务准入机制,强化居村事项的可操作性,尽最大努力减重复劳动、减不必要的形式、减隐性负担。以基层需要为导向,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下沉事项目录清单,把居村“约请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总结提升和落实。

03.

“乘法”——科技赋能

      以智能化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努力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加快“社区云”建设,更好把要素和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推动社区数据共享,充分为基层所用,为社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提供支撑。充分依托“两张网”建设,在社区加快开发更多顺应居民需要的应用场景,加强技术赋能,把家门口的服务做实做细做得更具温度。

 

04.

“除法”——革除弊端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克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倾向。切实防止“上下一般粗”,不搞简单“一刀切”,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和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更好发挥基层的主动性、积极性。痕迹主义必须叫停、责任甩锅必须防止、问责走样必须纠正、督查检查必须精简。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抓落实,分类指导抓推进,以点带面抓突破,更好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基层干部、激发基层活力。积极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把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纷争、化解矛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使依法办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

李强基层治理观表现出一个鲜明特征:走到群众身边。未来,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角度全面考量谋划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国善治路渐清晰。

来源:新民智库

分享

推荐文章